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
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歷史
由許子石醫生撰寫
2005
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由香港弱能兒童護助會於50年代中期成立。這是霍森教授和香港一群善心商人的構思成果。初期命名為大口環療養院,它坐落薄扶林海旁,離瑪麗醫院大約一公里,名字由來乃因它位於一個充滿沙石的海灣。
療養院最初有50張病床,通常被患了脊髓結核病人使用。他們需接受脊髓結核病基本治療,然後是反結核治療。他們需於院內臥床休息數月、很多時甚至一年。縱使霍森教授運用香港革新的脊髓創面和骨骼接駁熔合手術,病人仍需臥床休息直至骨骼接駁熔合完整。以前,細菌分佈廣泛,使骨骼接駁位置增大,療養院正提供一個理想的長期休養地方。
在療養院運作初期,骨髓灰白質炎病毒襲擊香港,給很多孩子帶來痛苦,而當中很多在骨骼上有後遺症。香港弱能兒童護助會第一時間作出對策,擴充療養院,包括設有室內熱水水療池的物理冶療部。這是香港其中一個創舉,並且預算這些兒童在身體治理上有一定需求。療養院於1962年擴展並增加50張病床。這擴充證明有它的價值,因它不僅為真正有需要的人提供適當的治療,而且大大舒緩了綜合性醫院兒童病床供應的負擔。
T這些孩子的外科手術主要在瑪麗醫院進行。但礙於操作時間所限,手術有時也會於另一所由慈善機構運作的預防肺結核醫院─律敦治療養院進行。起初,此服務只照顧到患有結核病的兒童,後來因需求量增加,很多有關脊髓灰質炎的手術都在那裡進行。有鑑於此,香港弱能兒童護助會接受另一項挑戰,將療養院進一步擴充為醫院,附設完善的手術室及其他新增的設備和服務。
我們擁有一隊高成效的籌款隊,加上得到政府資助,於1968年成立大口環兒童骨科醫院(自根德公爵夫人於1974年到訪後,醫院易名為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根德醫院的第一個手術於1968年7月25日進行。本人當時見證此事,因為當年我是瑪麗醫院骨科矯形部的實習醫生,而大口環是骨科矯形部包含的醫院之一。
哥倫布修女會是一個擁有良好醫院管理經驗的天主教組織,在早年經營根德醫院,亦管理律敦治療養院。根德醫院的護士長及首席執行經理由哥倫布修女會內修女和霍奇森教授出任,及後邱明才教授出任名譽醫學主管。修女在經營護助會及往後在管理醫院方面都很成功。他們在各方面均細緻關懷和小心謹慎,一定遵照醫生指示和政策照料病人。霍奇森教授堅持的政策之一是把病人的全部記錄清楚書寫或用打字機紀錄,並將全部筆記和X光片無限期保留。根德醫院保持這個做法直到今天,這的確是根德醫院在臨床研究資料方面的財富。這功勞不只是霍奇森教授,哥倫布修女會也記一功。但遺憾地,他們在70年代末須離開。
本人於1969年完成實習生職務後加入根德醫院為兩年的受薪醫生,然後我在香港大學整形外科部任講師,並於1976年再調派根德醫院。我在1978年成為醫院的名譽醫學主管,直到1989年離開。儘管離開了醫院,我仍保持香港弱能兒童護助會委員一職,後來成為該會主席。自醫院管理局接管根德醫院後,我自動成為根德醫院的醫院管理委員,因此,對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的運作瞭如指掌。
根德醫院的特徵之一是為香港以外的年輕整形外科手術醫生設置研究基金。每6個月,兩位剛在其國家內完成整形外科課程的年輕醫生會被甄選到根德醫院工作。此計劃在醫院成立後不久即設立至今。受訓的整形外科醫生來自世界各地,通常是英國、美國、澳洲、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亦有阿根廷,奈及利亞和南非,新近的有中國。因名額只限兩位,計劃極受歡迎。大多數受訓者現今在世界或其國家內的整形外科界已享負盛名。
透過霍奇森教授和邱明才教授在脊骨結核病方面努力鑽研使香港成為開拓脊髓手術的先鋒。世界各地並在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早期開始關注這種技術的重要性。他們意識到這種方法在脊骨問題治療上有更大的靈活性,例如脊柱畸形和創傷。這個用在脊椎的方法提供大量的骨內組織方便融合和穩定所裝置的儀器,加快接合和速進康復。大家都渴求認識這種簇新技術和知識。香港是一個學習這種技術的理想地方,而根德醫院就是理想培訓地點。到現時為止,超過120位矯形外科醫生已完成這個計劃。
透過霍奇森教授和邱明才教授在脊骨結核病方面努力鑽研使香港成為開拓脊髓手術的先鋒。世界各地並在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早期開始關注這種技術的重要性。他們意識到這種方法在脊骨問題治療上有更大的靈活性,例如脊柱畸形和創傷。這個用在脊椎的方法提供大量的骨內組織方便融合和穩定所裝置的儀器,加快接合和速進康復。大家都渴求認識這種簇新技術和知識。香港是一個學習這種技術的理想地方,而根德醫院就是理想培訓地點。到現時為止,超過120位矯形外科醫生已完成這個計劃。
70年代,大口環無疑是國際焦點。創新的脊柱工作、骨盆暈、以前香港不能處理的許多嚴重脊柱側彎和脊柱後彎病例、在大口環處理的四肢麻痺或癱瘓、大量的先天骨骼變形及兒童骨骼整形問題和創傷,主要來自香港,也有從外地傳入,使大口環在臨床醫學訪問方面極具吸引力,吸引了國際上的骨科專才,如有美國Minneapolis明尼阿波利斯的John Moe約翰‧莫,多倫多的Robert Salter羅伯特和 John Hall 約翰、來自愛丁堡的JIP詹姆士JIP James、倫敦的Lloyd-Roberts,日本的Kashiwagi, 還有很多來自其他地方的醫凡科精英。就個人而言,我對John Hall何約翰先生留下最深刻印象,他是多倫多一位優秀脊柱外科醫生,在本院示範的尾部脊柱外科手術既精確又有成效,使我沿用至今。
在醫院臨床工作成功的推動下,香港弱能兒童護助會和香港大學骨科系更進一步於醫院投放研究設施和人力。在80年代中期,設立一間步態實驗室和脊柱研究學習中心並附設有關設施,提供學員和研究員一個學習和研究的理想環境。護助會亦適當地為此提供研究資金。
隨著骨骼結核病和小兒麻痺症受控,骨科病症個案年來慢慢地下降,因此醫院須把它的服務轉移其他兒科護理方面。兒童康復研究中心乃醫院最新的設備。這是一所由兒童腦科醫生主理的轉介中心,為有任何類型兒童腦科或腦神經系統問題如大腦癱瘓,肌肉委縮、自閉症、普通的聽覺障礙和智障問題。它設有通風中心,給有脊柱肌肉萎縮症的兒童提供訓練設施,是東南亞首間有同類形設備的中心。
在最近50年,香港的生活模式已經從木屋區及平民夜總會改變到漂亮的高樓大廈和蘇豪餐廳。骨科病的類型亦由骨骼結核病和小兒麻痺症改變成先天和遺傳性的異常。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與香港經歷這些變化,而我非常榮幸分享其中一部分經驗。
我們衷心感謝各位善長的慷慨捐款。過去幾年我們用所籌得的善款購買了下列儀器,以協助改善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病童們的生活質素。
購買儀器
• 床邊血氣測量儀 (一及二號病房)
• 電動式復康治療床 (物理治療部)
• 麻醉注射泵-靶控 (義肢及矯形部)
• 干擾波治療機 (物理治療部)
• 脊椎牽引治療機 (物理治療部)
• 短波治療機 (物理治療部)
• 心臟電擊器 (一及二號病房)
• 氣動儀器 (物理治療部)
• 眼底照相機 (視光檢查部)
• 生命表徵監察儀 (一及二號病房)
• 二通道 神經傳導/ 肌電圖誘發電位儀 (兒科)
• 3組自動門 (五及六號病房)
• 非侵入性檢驗脊椎神經儀器 (手術室)
• 放射線透度手術檯系統 (手術室)
• 血氧脈衝監察機 (三及四號病房)
• 手術室用電刀 (手術室)
• i-STAT 血氣分析儀 (麻醉科)
• 高度護理室用呼吸器 (麻醉科)
• 便攜式呼吸調節器 (五及六號病房)
• 手術室用鑽 (手術室)
• 血氣測量儀 (五及六號病房)
• 電視天線安裝於高度護理室 (五及六號病房)
• 為0-12個月的自閉症的病患者早期訓練工具 (兒科)
• 手術室暖毯 (手術室)
• 言語治療系統 (言語治療部)
• 噪聲下言語測試儀器 (聽覺治療部)
• 音質測量計 (言語治療部)
• 15支植入式髓內骨骼延長器及1套應用儀器
• 電動式復康治療床 (物理治療部)
• 手外科內視鏡 (手術室)
• 全自動焦度計 (視光部)
• 電腦驗光儀 (視光部)
• C-Trach可視性氣管插管型喉罩 (麻醉科)
• 視野分析儀 (視光部)
翻新工程
• 水療室
義肢及矯形部